查看原文
其他

一次颇具挑战的修复实践,让古老和被损毁的艺术品焕发新生

美术报 2023-02-22

了解西方美术史的人可能都知道,那些大师名家的绘画作品因为各种原因遭遇破坏非常常见,有些甚至是匪夷所思的。经典油画像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莫奈的名画《阿让伊特盆地塞纳河上的帆船》,西班牙委拉斯凯支《镜前的维纳斯》,荷兰伦勃朗《夜巡》,英国街头艺术家班克西《戴粉色面罩的黑猩猩》,还有达·芬奇、毕加索等等的作品都曾遭遇损坏,神秘的《蒙娜丽莎》还是遭受破坏次数最多的画作之一。被毁的方式则五花八门,有人为故意涂抹泼漆,也有刀割枪击暴力破坏的,甚至还有拳击尿淋的,当然还包括受时间、环境影响自然老化的,正是因为修复师的神来之笔让它们起死回生,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中国油画历史只有百年,与西方相比是很短暂的。而油画修复在中国大陆的出现,时间更短,也就将近20年的事。油画修复是一项融专业性、技术性、系统性、知识性、时间性于一体的复杂工作,现如今,文化繁荣,美术事业的飞速发展,有关油画的展事活动和油画作品的收藏方兴未艾,而有油画作品的存在,就会有油画修复的需求。


目前,国内文物修复人才稀缺,其中油画修复人才相比中国书画修复人才更为稀缺。国内不少博物馆、美术馆,油画修复人才甚至是空白。而我国拥有的大量优秀油画作品中,经过半个世纪到一百年的陈列、展览,很多作品急需进行修复,修复的需求巨大,而藏品机构普遍缺乏修复力量和修复保养传统,只能求助于他人。


上海是相对而言国内比较早掌握油画修复技术的城市之一。据文汇报报道,到2004年为止,已全面掌握油画修复技术的,在亚洲仅上海油雕院和新加坡美术馆两家,而上海的油画修复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全国各地慕名前来要求修复的应接不暇。上海油雕院已先后修复了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吴大羽、陈抱一等著名油画家的名作一百多件。2003年7月,“中国油画百年回顾展”在北京举行,上海送展的两幅林风眠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归舟》和《渔家女》,因颜色层松动和剥落无法参展。后经上海油雕院竭力抢救,终于恢复了原貌,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此次,借助上海奉贤博物馆举办的一个关于油画修复的展览“修复日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幅油画是如何重生的”。


——编者



此次展览是基于奉贤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于2021年承接的一幅伊朗油画作品的修复过程及研究成果而展开。《法罗克·加法里肖像》诞生于1950年代,是伊朗著名绘画团体咖啡馆画派(coffee house painting school)的艺术家为伊朗著名的新浪潮导演法罗克·加法里所做,由其女玛利亚姆·加法里收藏。2017年,玛利亚姆自法国移居上海,因环境突变及保存不当,这件作品劣化严重,濒临损毁。


该作品病害集中多样,材料技法特殊,为国内油画修复罕见病例,且具有一定的艺术史学研究价值。奉贤博物馆组织专业力量,对作品病害进行了全面检测分析和调查,在现代文物修复理念指导下,以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了修复干预,有效治理了藏品的多方面病害,最终让这件作品在物质遗存层面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全。与此同时,科学检测分析的有关发现为解开“作者之谜”、“病理之谜”和“文字之谜”、支持艺术史学实证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


基于此次修复的规范性、完整性和代表性,奉贤博物馆特将修复过程及有关成果,策划推出了“修复日记——一幅油画的重生”展览。


展览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观众揭开文物修复的神秘面纱、普及科学的现代修复理念,同时为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展现“用文明的力量守护文明”的大国担当贡献力量。另外,也对有兴趣了解油画修复这一相对冷僻的技术和过程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法罗克·加法里肖像》再生记

■王方(奉贤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修复专家)


我第一次看到《法罗克·加法里肖像》的情况,是在照片里看到它局部起甲的那些情况,就感觉最严重的病害是这个颜料层的裂隙,有起甲和变形,当时判断的是这些颜料层需要加固和回贴,但是后来十月份的时候,我到了奉贤博物馆实际看到这幅画,就发现问题比当时看到的还要严重,就是起甲部分的颜料层是没法直接回贴的,因为它下面的支撑体已经面积收缩了,如果直接回贴就会发生叠压,所以第一感受就认为这幅画最困难的就是颜料层的加固问题。



被损坏的作品局部


这幅画病害的原因呢,我们最开始判断的主要是气候原因,就是保存这画的环境条件,因为有气候变化,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造成颜料层的起甲包括画布支撑体的收缩,但是随着我们这个修复的推进,后来又加了很多检测分析,最后确定,这幅画的画布,不是一个标准的油画用的画布,而可能是一个商店的招牌,是一块棉布,上面刷了有像醇酸树脂墙漆的涂料等等,这些材料,它的收缩系数跟这个油画颜料的底料和油画颜料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说这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画本身的工艺原因,另一方面就是保存环境的原因,两种原因内外作用,所以造成这幅画发生特别严重的病害。


从气候上来讲主要就是湿度,这幅画从1950年代画完一直到现在,它是在欧亚大陆辗转了很多个地方,从伊朗到了法国,又到过英国,最后又在上海,在上海呢,也曾经搬过三次,其中有一次,是在高湿度的环境里。所以当时就造成这个颜料层和画布支撑体开始受损,后来再变到这个干燥的环境以后,它这个起甲就慢慢地就加剧了,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修复过程


我们这次修复,应该说在每一个环节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要说最困难呢,其实还是颜料层的加固。这个颜料层,本身有起甲,还有脱落等等病害,但是呢,因为起甲部位下面的支撑体本身面积收缩,所以是没办法直接回贴的,我们一般常规的修复手法,是把这个回贴和加固在一个步骤完成的,那这幅画呢,就显然不现实,必须要先保住颜料层,然后把这个支撑体面积恢复,才能接着做回贴,这就涉及到一个特殊的手法,就是悬空缚固,也就是在颜料层,它还是在起甲的状态、非常脆弱的时候,用非常轻柔的方法把它加固住,不能改变它的形象,也就是形状,因为一改变形状它就会碎掉,也就会脱落。



 受损油画剖面示意图


所以我们在一开始,先用的是鸡蛋清,把裂隙的地方先粘接起来,然后,再用动物胶用非常轻的力度,沿着它的表面来做一层贴敷,没有一点下压的动作,所以这一个操作,实际上这块面积很小,但是我们做了大概11天,应该说,这个是这幅画里最困难的一个步骤。做完了这一步之后,我们实际上是在颜料层加固之前,先对支撑体做了软化和拉伸,这个也是非常规的一个操作,因为一般来说,画布的除变形是在加固之后来完成的,我们等于把这两个步骤给合为一了,所以,一边在加固,一边还要把画布支撑体给它拉开,然后很小心地一个裂隙一个裂隙地把这些颜料贴回去,这个就是这一幅画里最困难的一个修复步骤。


这幅画,我们说从材料的角度发现还是很多的,首先,它不是一个按照常规工艺来制作的,它的画布和它的底料层都不是常规的油画的画布和底料,我们早期在这个绘画层的脱落样品的检测分析中,查到它这里面的粘接剂有醇酸树脂,乙烯基树脂和油画颜料,所以当时就判断下面这一层用的不是油画的底料,不是一般常规的油画底料,它可能用的是醇酸树脂的墙漆,这一点也需要说明,就是醇酸树脂现在已经进入绘画材料市场了,有醇酸树脂颜料,但是这个颜料最早进入绘画市场是1976年,而这幅画诞生的年代是20世纪50年代,当时醇酸树脂,还是用在建筑涂料里比较多一些,这就造成实际上它也关联到这幅画的病害,这是一个特殊点,就是关联到了这个画派的一些绘画习惯。



修复前的《法罗克·加法里肖像》



修复后的《法罗克·加法里肖像》


从资料上来看,这个咖啡馆画派他们喜欢随手取材,就地取材,而不是按照这个标准的工作室画家那样一步一步地去制作他的绘画的每一个工序,这个可以说是一个发现,还有就是我们后来做的 XRF面扫,确定了它这个画上的颜料的一些化学成分,从这些化学成分来看,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些画家,当时使用的颜料已经不是在网上说的,这个画派使用的传统天然材料,而是比较标准的20世纪欧洲市场上卖的这些现代合成的颜料,比如像这个黄颜料,它用的是铬黄,铬黄,铬酸铅,这个颜料其实就很有时代特点,因为它诞生得比较晚,到上世纪70年代又因为有毒被淘汰了,所以很符合这幅画的创作年代,等等这些东西,也应该说是工业产品来源的,这些对于油画作品来说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信息的发现都是能够印证它的时代背景,和它关于美术史方面的一些特点。


▼点击下图订阅2022年《美术报》



  编丨唐永明  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讲文明 树新风——2022年浙江省公益广告大赛启动征稿
日本漫画家藤子·不二雄·A去世,又一个青春记忆结束了……
书画天长地久——记王伯敏先生“余事”
干了40多年油漆工,如今58岁的他拿起毛笔被中国美院研修班录取
2022八大美院考题出炉,这些变化你可能需要了解
高职院校如何培养有工匠精神的艺术人才
以艺抗疫 “艺”起加油丨浙江省文艺界用书画为“浙”里加油!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